多措并举综合施策 南京深入推进公积金管理改革
扩大使用范围︑推进管理创新︑健全规章制度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全面深化改革成为各部门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充分释放改革红利、全面推进科学发展的核心课题和重要抓手。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认真贯彻落实《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综合改革工程第二阶段重点任务的意见》提出的“建立健全公开规范的住房公积金制度,扩大制度城乡覆盖面,改进住房公积金提取、使用、监管机制”的改革任务,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将全市住房公积金改革发展推上了新的台阶。中心具体出台了哪些公积金政策举措,这些举措的成效如何?让我们一探究竟。
扩大使用范围,服务住房消费
公积金使用范围的扩大,是我市公积金一个突出的亮点。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本义在于,通过建立互助性的长期住房储金,为职工住房消费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而如何利用好这笔资金,不断扩大使用范围,以更好地发挥制度功用、服务于广大缴存职工,成为公积金人不断思考的课题。
就在前不久,中心根据住建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发展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通知》精神,进一步完善住房公积金有关使用政策,扩大了我市职工使用公积金的范围:承认异地缴存接续使用公积金贷款,即职工连续足额缴存住房公积金6个月(含)以上,可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对曾经在异地缴存住房公积金、在本市缴存不满6个月的,缴存时间可根据原缴存地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出具的缴存证明合并计算。这一举措让公积金“异地互认”和“接续缴存”成为可能,让更多缴存职工能够更加便捷地享受住房公积金制度的优越性和普惠性。
同时住房公积金贷款条件也得到了放宽。中心按照国家相关政策,将二套房公积金贷款首付比例从60%下调至30%,进一步支持缴存职工首套及改善性自住需求,为刚需群众住房消费和全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最大程度地降低、减免中间费用,维护职工利益,也是中心一直以来追求的目标。为此,我市住房公积金贷款实行抵押担保模式,以所购买、建修住房作抵押,不采用全程担保模式,仅此一项,十多年来就帮助全市近40万户贷款家庭节省担保费用约6亿元。中心还积极协商相关部门、单位减少在业务办理过程中的其他服务性收费。在住房公积金联名卡推广发放过程中,中心与受委托银行积极协商,免收职工办卡的工本费、年费、小额账户管理费和提示短信通讯费,为全市近200万职工节省费用上千万元。中心还协调各商业银行,积极筹措贷款配比资金,加大力度向缴存职工发放组合贷款,保障资金供应,全力满足职工贷款需求。一项项惠民举措充分体现了中心“以人为本、服务为民”的改革发展主旨。
截至今年10月底,全市共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3.5万户、121.27亿元,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年度贷款任务100亿元的121.27%;贷款户数占全市同期住宅交易量9.8万套的35.63%,其中首次贷款户数占92%,购买90平方米以下住房的贷款户数占58%,月缴存额低于全市职工平均月缴存额982元的贷款户数占52%。住房公积金“服务群众”、服务“住房保障”的作用正不断扩大。
推进管理创新,优化业务流程
管理模式的不断创新,是公积金中心利用科技信息手段全面推进综合改革工程的另一个重要体现。
很快,全市职工就可以像缴水电气费一样委托代收缴存公积金了。从2015年1月1日起,中心将正式推出网上申报缴存和集中代收业务。这里的集中代收业务是指中心利用人民银行江苏省集中代收付系统进行住房公积金和住房补贴集中代收。它的最大优势在于今后全市缴存单位和职工可每月通过中心网上营业厅(www.njgjj.com)进行网上汇缴申报,中心业务系统自动审核后由人行代收付系统指令付款银行完成汇缴。整个过程均可通过网络在线完成,单位和职工再也不用往返银行柜面来回奔波,避免了高峰期的窗口排队等待现象,有效地提高了住房公积金管理工作效率。
事实上,今年以来,中心积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在推进信息共享、优化业务流程上不断下功夫,将住房公积金信息纳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就是其中一项重要举措。中心与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营业管理部密切配合,从2014年10月1日起将住房公积金信息纳入国家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和江苏省中小企业信用信息辅助管理系统。今后,不缴、少缴、骗提住房公积金等不诚信行为,中心和商业银行都可以据此不予向其发放贷款。此举对于促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维护广大职工住房公积金合法权益,提高住房公积金保障能力,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而此前,中心已经通过与人社部门的密切合作,将公积金缴存信息与社保缴纳信息进行定期比对,基本摸清了全市未建制单位数量及相关情况,为公积金建制扩面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心还在积极与房产、人社、公安、民政等部门积极协商,推进信息共享和联网工作,以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
实现上述一系列功能的基础正是依托中心着力打造的第四代住房公积金信息系统。从去年开始,中心以打造“三个实现、二个平台”即“实现网上业务审批,实现网上缴存、提取、贷款的即时划款,实现财务同步核算,建立大数据共享平台,建立一体化客户服务平台”为目标,全面推动住房公积金第四代信息系统建设,为各项管理服务优化升级提供信息支撑。中心还为此专门成立了住房公积金管理系统优化升级领导小组和项目工作小组,制定了工作方案,严格按照阶段划分和时间表推进信息系统建设工作,开展了多轮信息系统业务需求研讨,在领导小组的审核、指导下进行了两次修改完善,并邀请银行专家进行了咨询、评审。在确定方案的基础上认真推进开发调试工作,确保新住房公积金信息系统按时保质上线运行。
健全规章制度,提升管理水平
各项工作举措的落实离不开规章制度的健全,以及公开规范的管理。为此,中心自今年以来,由内而外、双管齐下,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全面加强制度和内控机制建设,形成了用制度管权管人管钱管物的规范化工作体系。
在健全业务管理制度方面,中心制订完善了住房公积金归集业务办理规程、单位账户管理规程、提取审核管理规定、逐月还商贷管理办法、集中代收业务管理办法、行政执法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进一步规范业务操作,规避资金管理风险。
在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方面,中心制订完善了议事决策规则、财务管理办法、人事管理暂行规定、绩效考核办法、工作纪律、督查督办规定、公务接待管理办法、信访工作办法、安全管理暂行办法、服务窗口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进一步规范决策、财经、人事、接待接访、安全、窗口服务等工作,规避道德风险。
在改进优化财务管理方面,中心合并银行账户,减少资金沉淀,释放资金流动性,促进资金统筹安排。优化财务明细设置,增加明细科目,使核算更加清晰。优化财务管理流程,突出财务监督职能。
在加强内部审计监督方面,中心每季度核查住房公积金存款财务账、银行对账单和资金计划台账,每年核查固定资产实物和财务账。抽调业务骨干组成审计组,对各分中心和业务承办银行加大提取、贷款审计工作力度,严控骗提骗贷风险,目前已核查提取材料3万余笔。
内部管理的不断加强,为中心持续推进归集扩面等重点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今年以来,中心广泛宣传政策,组织开展广场政策咨询活动、人事代理机构政策宣讲会、送政策上门等宣传活动近20次,发放公积金宣传册一万余册,营造归集扩面的良好氛围。同时通过“12329”、“12345”等渠道加强投诉受理,有针对性地对单位开展监督检查,并运用上门宣传、上门催缴、发放律师函等手段督促单位为职工建制并按时足额缴存。对执意不缴的企业采取行政执法手段,今年1至10月份对150余个单位进行了缴存告知,对4家企业启动了执法程序,督促企业为107名职工缴存了住房公积金。全市1至10月份归集住房公积金139.5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29%,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年度归集任务150亿元的93.05%;新增缴存单位4214个、职工19.24万人,新增人数比去年同期增长17.51%,制度覆盖面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完善公开规范的住房公积金管理制度,构建科学、高效、安全的住房公积金管理服务体系,是中心一系列改革政策举措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中心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省委十二届六中全会和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精神,以加快住房公积金制度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目标,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深化改革,进一步扩大制度覆盖面和使用惠及面,进一步发挥制度民生保障功能,使制度发展更有质量、更加惠民利民便民、更加健康可持续。以制度改革创新实现转型升级发展,为建设住有所居的人民幸福都市和南京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作出新的贡献。(南京日报)